來新加坡後連續經歷全球景氣大復甦跟大衰退很像在看一場大場景的歷史電影。從SARS跟911引發大衰退後全球經濟又再度站了起來,到了2007年全球市場欣欣向榮,以開發國家手上有用不完的現金不斷地開發新興市場、設立公司工廠、投資當地股市及債券。中國也在這段時間崛起,強大的內需及建設開發需求拉引全球原物料上漲。有了新興國家以及金磚四國崛起的話題炒作,美國英國等金融龍頭市場更加大肆開發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一邊炒作商品市場,重新包裝商品期貨再包裝成衍生性金融商品轉手出售。黃金價格每盎司瀕臨一千(10年前每盎司才USD 300、 2007年漲到USD 700、 2008年一度破USD 1000)。石油更是翻倍漲破每桶100美金。雖然新興國家對能源及資源的需求的確提高了需求量並使價格上漲,但當泡沫瞬間爆破大家才真正發現原來真正的需求並不至於導致如此高價,商品昂貴的源頭是因為被一再重複包裝轉售的衍生性金融擔保品,每次轉手都讓價格有如吹泡泡般的膨大,當他破滅時才真正現出原形,人們才發現原來他只是一小灘肥皂水連一個杯底都填不滿! 結果只是買空賣空所有金融商品瞬間貶值,幾乎所有投資人的血汗錢卻已經跟著破裂的泡沫gone with the wind~
這可能是一個全球經濟的黑暗時代來臨,以他的嚴重程度這次的傷害復原或許需要2-3年以上,因為許多國家如冰島及韓國等為了發展大舉外債對國外銀行作低利借貸轉而投資高獲利衍生性金融,當金融泡沫破滅時債務清還能力喪失,所有問題都立即迫在眉梢。也許未來的幾年各國政府及企業只能想辦法把資金留在國內自我救濟而無法再去拓展其他海外事務。無可避免的我們需要接受這個突來大變化。
2007到2008年中新加坡因為政府推動IR及Casino加上全球市場繁榮,房地產股票都直接往上漲,無數人透過借貸等管道投入資本市場及房市。極盛時期許多投資人只憑地段便簽出支票購屋,許多屋主向銀行借貸購屋接著便快速轉手出售。炒作模式基本上無論什麼商品都同出一轍。也許是運氣,我後來決定不參與過度炒作的房地產市場雖然沒有在金融風暴中全身而退,但是卻親身見證了投機市場的運作模式。我覺得也許我們繳了許多學費但這是人生中很難得、很重要也很有幫助的一堂經濟學課。
石油已經跌到每桶60美元連OPEC要減產拯救油價,即使如此由於全球需求大減加上投資人挪移現金,油價仍被預期會腰斬到每桶50美元。而黃金期貨每盎司跌到800美元以下,許多人仍看好黃金保值及外匯可能回歸釘住黃金的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但我自己覺得黃金即使跌幅深也不至於回漲到2008高點,因為這一年來的金價大漲有一部分也是因為黃金期貨的炒作而來,期貨的槓桿屬性決定了它的高風險性,投機性的東西總是淪為人為操作,在連擦鞋童都知道要買黃金的時刻更要特別注意。
幾乎所有的企業營收財報預測都打對折,不斷有裁員減薪及人事凍結消息傳出的年代,戒急用忍穩扎穩打的投資模式才是上策。也許投資在『不會破產』的國家債券上是個安全的選擇呢 (但到底是哪個國家??) :P It's complicated we've got so many things to learn.
至於台灣股市下跌是必然的,要不全面禁止賣空的投機行為;要不讓他跟著市場走。我不太欣賞最近的限制跌幅的政策。那是駝鳥般的行為,製造跌幅趨緩的假象,一則讓投資人中計進場搶購''便宜''的績優股;再則一但解除禁令股市會跌的更難看。國安基金 (大家的退休金跟儲蓄) 進場護盤由我看來是幫助外資有機會出脫台灣股票對國家一點幫助都沒有,看似股價指數回漲-實際上只是另一個只有兩天行情的粉飾太平的行為。政府救股市除了丟錢還是需要思考真正有效長遠政策去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吧~